无业禅师
无业禅师《佛祖纲目》编辑本段
(马祖一法嗣)
上洛杜氏子。初母闻空中言。愿寄居。便觉有娠。诞生之夕。神光满室。丱岁行必直视。坐即跏趺。九岁出家。受大乘经。五行俱下。一览无遗。落发受具。每为众僧讲经。冬夏无废。后闻马祖禅门鼎盛。特往参叩。祖睹其状貌奇伟。语音如钟。乃曰。巍巍堂堂。其中无佛。业礼跪。问曰。三乘文学。粗穷其旨。常闻禅门即心是佛。实未能了。曰只未了底心即是。更无别物。不了时即是迷。若了即是悟。迷即众生。悟即是佛。道不离众生。岂更有别佛。亦犹手作拳。拳全手也。又问。如何是祖师西来密传心印。曰大德正闹在。且去别时来。业才出。祖召曰大德。业回首。祖曰。是甚么。业豁然领悟。涕泪悲泣曰。本谓佛道长远。勤苦旷劫。方始得成。今日始知。法身实相。本自具足。一切万法。从心所生。但有名字。无有实者。祖曰。如是如是。一切法性。不生不灭。一切诸法。本自空寂。若如是知。举足下足。不离道场。言下便了。更无渐次。所谓不动足而登涅槃山者也。业乃礼拜。祖曰。这钝汉。礼拜作么
○无业禅师阅大藏
无业。自传马祖心印后。遂往曹溪礼祖塔。及庐岳天台。遍寻圣迹。繇洛抵雍。憩西明寺。僧众举请。充两街大德。业曰。非吾本志也。至上党。节度使李抱真。旦夕瞻奉。业曰。本避上国浩穰。今复烦接君侯。岂吾心哉。乃往清凉金阁寺。重阅大藏。周八稔而毕。
○无业禅师住汾州西河
无业。住清凉八年。复南下至西河。刺史董叔缠。请住开元精舍。业曰。吾缘在此矣。繇是雨大法雨。垂二十载。并汾缁白。无不向化。凡学者致问。多答之曰。莫妄想。尝有僧问。十二分教。流于此土。得道果者。非止一二。云何祖师西来。别唱玄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只如上代高僧。并淹贯九流。洞明三藏。如僧肇融睿等。岂得不知佛法耶。业曰。诸佛不曾出世。亦无一法与人。但随病施方。遂有十二分教。如将蜜果换苦葫芦。淘汝诸人业根。都无实事。神通变化。及百千三昧门。化彼天魔外道。福智二严。为破执有滞空之见。若不会道及祖师意。论什么生肇融睿。又曰。只如野逸高人。犹解枕流漱石。弃其荣禄。亦有安国理民之谋。征而不起。况我禅宗途路。且别看他古德道人得意之后。茅茨石室。向折脚铛子里煮饭。吃过三二十年。名利不干怀。财宝不系念。大忘人世。隐迹岩丛。君王命而不来。诸侯请而不赴。岂同时辈贪名爱利。汩没世途。如短贩人。有少希求。而忘大果。嗟乎得人身者。如爪甲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良可伤惜。设悟理之者。有一知半解。不知是悟中之则。入理之门。便谓永脱世累。轻忽上流。致使心漏不尽。理地不明。空到老死无成。虚延岁月。且聪明不敌生死。干慧未免轮回。共兄弟论实。不论虚。只这口食身心。尽是欺贤罔圣。求得将来。他心慧眼观之。如饮脓血相似。总须偿他始得。阿那个是有道果。自然感得他信施来。学般若菩萨不得自谩。如冰凌上行。剑刃上走。临命终时。一毫凡圣情量不尽。纤尘思念不忘。随念受生。轻重五阴。向驴胎马腹里托质。泥犁镬汤里煮炸一遍了。从前记持忆想。见解智慧。都卢一时失却。依前再为蝼蚁。从头又作蚊虻。虽是善因。而招恶果。且图个什么。兄弟。只为贪欲成性。二十五有向脚跟下系著。无成办之期。祖师睹此土众生。有大乘根性。惟传心印。指示迷情。得之者即不拣凡之与圣。愚之与智。且多虚不如少实。大丈夫儿。如今直下休去歇去。顿息万缘。游生死流。迥出常格。灵光独照。物累不拘。巍巍堂堂。三界独步。何必身长丈六。紫磨金辉。项佩圆光。广长舌相。以色见我。是行邪道。设有眷属庄严。不求自得。山河大地。不碍眼光。得大总持。一闻千悟。都不希求一餐之直。汝等诸人。傥不如是。祖师来至此土。非常有损有益。有益者。千万人中。捞捷一个半个。堪为法器。有损者。如前已明。从他依三乘教法修行。不妨却得四果三贤。有进修之分。所以先德云。了即业障本来空。未了应须偿宿债。
○汾州无业禅师入寂
无业。住汾州。唐宪宗屡遣使征召。皆辞疾不赴。暨穆宗即位。思一瞻礼。长庆二年。命两街僧录灵阜。赍诏迎业赴阙。阜至。宣诏毕。作礼而言曰。皇上此度恩旨不同。愿师起赴。无以他词固却也。业微笑曰。贫道何德。累烦人主。且请前行。吾从别道去矣。乃澡身剃发。至中夜。告弟子惠愔等曰。汝等见闻觉知之性。与太虚同寿。不生不灭。一切境界。本自空寂。无一法可得。迷者为不了故。即被境惑。一为境惑。流转不穷。汝等当知。心性本自有之。非因造作。犹如金刚。不可破坏。一切诸法。如影如响。无有实者。经云。惟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常了一切空。无一法当情。是诸佛用心处。汝等勤而行之。言讫。端坐而逝。茶毗日。祥云五色。异香四彻。所获舍利。璨若殊玉。阜回奏其事。帝钦叹久之。来谥大达国师。塔曰澄源。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