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百科  > 所属分类  >  佛教人物   
[0] 评论[0] 编辑

澄观国师

目录

澄观国师《佛祖纲目》编辑本段


(华严宗)

  ○澄观。山阴夏侯氏子。字大休。身长九尺四寸。垂手过膝。口四十齿。目光夜发。昼乃不眴。十一岁出家。十四岁得度。尝以十事自励曰。体不捐沙门之表。心不违如来之制。坐不背法界之经。性不染情碍之境。足不履尼寺之尘。胁不触居士之榻。目不视非仪之彩。舌不味过午之肴。手不什圆明之珠。宿不离衣钵之侧。又尝从牛头忠径山钦。问西来宗旨。皆默受印记。

  ○澄观。入内译经。既而辞入五台大华严寺。覃思华严。以五地圣人。栖身佛境。心体真如。犹于后得智。起世俗心。学世间解。繇是博览六艺图史。九流异学。华夏训诂。竺经梵字。及四围五明。圣教世典等书。靡不该洽。至是下笔著疏。先求瑞应。屡征异梦。乃以信解行证。分华严为四科。观每慨。旧疏未尽经旨。惟贤首颇涉渊源。遂宗承之。历四年而文成。
  ○澄观国师说心要
  德宗诞节。敕迎澄观入内。讲华严宗旨。讲毕。帝谓群臣曰。国师能以圣法。清凉朕心。仍以清凉。赐为国师之号。时顺宗为皇太子。尝问心要于观。观答书曰。至道本乎一心。心法本乎无住。无住心体。灵知不昧。性相寂然。包含德用。该摄内外。能深能广。非有非空。不生不灭。无终无始。求之而不得。弃之而不离。迷现量则惑苦纷然。悟真性则空明廓彻。虽即心即佛。惟证者方知。然有证有知。则慧日沉没于有地。若无照无悟。则昏云掩蔽于空门。若一念不生。则前后际断。照体独立。物我皆如。直造心源。无智无得。不取不舍。无对无修。然迷悟更依真妄相待。若求真弃妄。犹弃影劳形。若体妄即真。犹处阴影灭。若无心忘照。则万虑都捐。若任运寂知。则众行爰起。放旷任其去住。静鉴觉其源流。语默不失玄微。动静未离心界。言止则双忘知寂。论观则双照寂知。语证则不可示人。说理则非证不了。是以悟寂无寂。真知无知。以知寂不二之一心。契空有双融之中道。无住无著。莫摄莫收。是非两忘。能所双绝。斯绝亦寂。则般若现前。般若非心外新生智性。乃本来具足。然本寂不能自现。实繇般若之功。般若之与智性。翻覆相成。本智之与始修。实无两体。双亡证入。则妙觉圆明。始末交融。则因果交彻。心心作佛。无一心而非佛心。处处成道。无一尘而非佛国。故真妄物我。举一全收。心佛众生。浑然齐致。是知迷则人随于法。法法万差。而人不同。悟则法随于人。人人一智。而融万境。言穷路绝。何果何因。体本寂寥。孰同孰异。惟忘怀虚朗。消息冲融。其犹透水月华。虚而可见。无心鉴像。照而常空矣。

  ○清凉澄观国师示寂
  开成三年三月六日澄观将示寂。谓门人曰。吾闻偶运无功。先圣悼叹。复质无行。古人耻之。大明不能破长夜之昏。慈母不能保身后之子。当取信于佛。无取信于人。真离玄微。非言说所显。要以深心体解。朗然现前。对境无心。逢缘不动。则不孤我矣。言讫而逝。年一百二十。腊八十三。奉全身塔于终南山。名曰妙觉。后有梵僧至阙。称于葱岭见金甲神凌空而过。咒止问之。答曰。我文殊堂神也。取华严菩萨大牙。归供养耳。有旨启塔。容貌如生。而失二牙。阇维。舌根不坏。如红莲色。舍利光明莹润。观生历九朝。为七帝门师。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慧忠禅师    下一篇 慧忠国师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