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百科  > 所属分类  >  佛教人物   
[0] 评论[0] 编辑

克勤禅师

目录

克勤禅师《佛祖纲目》编辑本段


(五祖演法嗣临济十一世)

  彭州骆氏子。儿时日记千言。偶游寺中。见佛书三复。怅然如获旧物。曰予殆过去沙门也。即去家祝发。授楞严。俄得病濒死。叹曰。诸佛涅槃正路。不在文句中。吾欲以声求色见。宜其无以死也。遂弃去。徒步出蜀。谒玉泉皓金銮信大沩喆黄龙心。佥指为法器。最后见法演。演尝曰。诸方参得底禅。如琉璃瓶子相似。爱护不舍。第一莫教老僧见。将铁锤一击定碎也。勤便尽心参演。演问有句无句。如藤倚树。汝作么生会。勤便喝。或下语尽其机用。演皆不诺。演曰。须是情识净尽。计较都忘处会。勤便于无计较处。胡言汉语。总不契演意。勤谓强移换人。出不逊语。忿然而去。演曰。待你著一顿热病打时。方思量我在。到金山。染伤寒困极。以平日见处试之。无得力者。追绎演言。乃自誓曰。我病稍间。即归五祖。时慧勤在定慧。亦患伤寒危甚。勤病痊。欲拉勤同赴。勤尚固执。勤乃亟归祖山。演一见喜曰。汝复来耶。即令参堂。便入侍者寮。

  ○法演禅师传法克勤
  克勤一日问法演曰。二祖云。觅心了不可得。毕竟如何。曰汝须自参。始得这些好处。别人为汝著力不得。后半月。会陈提刑。诣演问道。演曰。提刑少年曾读小艳诗否。有两句颇相近。频呼小玉元无事。只要檀郎认得声。提刑应诺诺。演曰。且仔细。勤适自外归。侍立次。问曰。闻和尚举小艳诗。提刑会否。曰他只认得声。曰只要檀郎认得声。他既认得声。为甚却不是。曰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庭前柏树子聻。勤忽契悟。遽出见鸡飞上阑干。鼓翅而鸣。复自谓曰。此岂不是声。遂袖香入室。通所得。呈偈曰。金鸭香销锦绣帏。笙歌丛里醉扶归。少年一段风流事。只许佳人独自知。演曰。佛祖大事。非小根劣品所能造诣。吾助汝喜。演乃遍谓山中耆旧曰。我侍者。参得禅也。自此所至。推为上首

  ○克勤禅师开法昭觉
  克勤。还蜀。开法于成都昭觉。示众云。只这个。便承当得去。如天普盖。似地普擎。更不欠一毫头。亦无第二见。设使尽无边香水海。尘尘刹刹。一时穿却鼻孔。也更不落别处。傥或思量拟议。即没交涉。所以道。一念不生。前后际断。即名为佛。若也涉思量。作计较。分能所。作知解。则千里万里。祖师门下。直教见须实见。悟须实悟。证须实证。诸人各各有一灵妙性。确实而论。才被拶著。便脚忙手乱。作么生见得亲信得彻。桶底子脱去。只为从无始劫来。妄想浓厚。在诸尘境界中。元不曾踏著本地风光。明见本来面目。若是真实人。直下承当。了知生本不生。知死本不死。向不生不死处。千圣著眼觑不见。千手大悲提不起。而今兄弟。若能返照。更无第二人。示众。通身是眼见不到。通身是耳闻不及。通身是口说不著。通身是心鉴不出。通身即且置。或若无眼。作么生见。无耳作么生闻。无口作么生说。无心作么生鉴。若向这里。拨得一线路。便与古佛同参。且道。参甚么人。又云。休歇到一念不生处。即是透脱。不堕情尘。不居意想。迥然超绝。则遍界不藏。物物头头。浑成大用。一一皆从自己胸襟流出。古人谓之运出。自己家财。一得永得。受用岂有穷极。又云。此一件事。直饶三世诸佛出兴。以无量知见。方便接引。亦只有限。历代祖师。天下老和尚。设千百问答提持。亦只有限。不如向自己脚跟下究取。威音王已前。空劫那畔。自己家珍。随处受用。也须是大丈夫汉意气。方有如是作略。示众。世尊三昧。迦叶不知。迦叶三昧。阿难不知。阿难三昧。商郡和修不知。商那和修三昧。优波鞠多不知。既是各各不知。何故却相传授。到这里。不妨誵讹处直是誵讹。绵密处直是绵密。又云。但逢缘遇境。莫不管带。何止此生而已。穷未来际。证无量圣身也。未是他泊头处。但一味退步。莫作限量。僧问。古人道。楖栗横担不顾人。直入千峰万峰去。未审那里是他住处。曰腾蛇缠足。路布绕

身。曰朝看云片片。暮听水潺潺。曰却须截断始得。曰此回不是梦。真个到庐山。曰高著眼。僧问。譬如掷剑挥空。有一人。剑亦无。空亦不挥时如何。曰大众见你败阙。曰学人只管推出。和尚何不放行。曰莫谤崇宁好。曰为甚么不肯承当。曰藏身露影。曰今日捉败。曰果然。僧问。如何是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曰大海若不纳。百川应倒流。如何是中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曰现成公案。如何是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曰尽未来际一时收。勤一日到首座寮。因说密印长老。四年前见他恁么地。乃至来金山升座。也只恁么地。打一个回合了。又打一个回合。只管无收杀。如何为得人。恰如载一车宝剑相似。将一柄出了。又将一柄出。只要搬尽。若是本分手段。拈得一柄。便杀人去。那里只管将出来弄。时有僧曰。某甲前日。因看他小参语录。便知此人平日。做得细腻工夫。所以对众。只管要吐尽一段了。又一段不肯休。曰事不如此。如龙得半盏水。便能兴云起雾降注大雨。那里只管大海里辊。谓我有许多水也。又如会相杀人。持一条枪。才见贼马。便知那个定是我底。近前一枪杀了贼。跳上马背。便杀人去。须是恁么始得

  ○克勤。出峡南游。时张商英。罢相寓荆南。以道学自居。少见推许。勤舣舟谒之。剧谈华严旨要曰。华严现量境界。事理全真。初无假法。所以即一而万。了万为一。一复一。万复万。浩然莫穷。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卷舒自在。无碍圆融。此虽极。则终是无风匝匝之波。英不觉促榻。勤遂问曰。到此与祖师西来意。为同为别。曰同。曰且得没交涉。英有愠色。勤曰。不见云门道。山河大地。无丝毫过患。犹是转句。直得不见一色。始是半提。更须知有向上。全提时节。彼德山临济。岂非全提乎。英乃首肯。翼日复举。事法界。理法界。至理事无碍法界。勤又问。此可说禅乎。曰正好说禅也。勤笑曰。不然。正是法界量里在。盖法界量未灭。若到事事无碍法界。法界量灭。始好说禅。如何是佛干屎橛。如何是佛麻三斤。故真净偈云。事事无碍。如意自在。手把猫头。口诵净戒。趁出淫坊。未还酒债。十字街头。解开布袋。英叹曰。美哉之论。岂易闻乎。遂以师礼待。勤留居碧岩。勤居夹山。安民侍行夜参。次勤举。僧问。岩头古帆。未挂时如何头。曰后园驴吃草。民未领。遂求决。勤曰。你问我民举前话。勤曰。庭前柏树子。民遂大彻。谓勤曰。古人道。如一滴投于巨壑。殊不知。大海投于一滴。勤笑曰。柰这汉何。

  ○克勤禅师传法绍隆

  ○克勤。自夹山受请。复徙道林。丁酉诏。住蒋山

  ○克勤。到蒋山开堂。婆于众中跃出。以身一拶。便归众。勤曰。见怪不怪。其怪自坏。勤次日。至其家。婆不出。厉声曰。这般黄口小儿也。道出来开堂说法。勤曰。婆子少卖弄。我识得你了也。婆遂大笑。出相见

  ○克勤禅师示绍隆法语
  宣和六年。克勤移住汴京天宁。示绍隆法语。有曰。有祖以来。惟务单传。直指。不喜带水。拖泥打露。布列窠窟钝置人。盖释迦老子。三百余会。对机设教。立世垂范。大段周遮。是故最后。径截省要。接最上机。虽自迦叶二十八世。少示机关。多显理致。至于付受之际。靡不直面提持。如倒刹竿。碗水投针。示圆光相。执赤幡。把明镜。说如铁橛。子传法偈。达磨破六宗与外道。立义天下。太平翻转。我天尔狗皆神机迅捷。非拟议思惟所测。暨到梁游魏。尤复显言教外别行。单传心印。六代传衣。所指显著。逮曹溪大鉴。详示说通。宗通历涉既久。具正眼大解脱。宗师变革。通涂俾不滞名相。不堕理性。言说放出。活卓卓地。脱洒自繇。妙机遂见。行棒行喝。以言遣言。以机夺机。以毒攻毒。以用破用。所以流传。七百来年。枝分派别。各擅家风。浩浩轰轰。莫知纪极。然鞠其归著。无出直指人心。心地既明。无丝毫隔碍。脱去胜负。彼我是非。知见解会透。到大

休大。歇安稳之场。岂有二致哉。所谓百川异流。同归于海。要须是个向上根器具。高识远见。有绍隆佛祖志气。然后能深入阃奥。彻底信得及。直下把得住。始可印证。堪为种草。舍此切宜宝秘。慎词勿作容易放行也。隆公知藏。湖湘投机。还往北山。十余年。真探颐。精通本色。衲子遂举。分席训徒。已三载。予被睿旨。移都下天宁。欲得法语。以表道契。因为出此数段。

  ○克勤禅师传法宗杲

  ○克勤禅师住云居
  丙午克勤。住金山。一十八人。悉皆解脱。因改名其堂。曰大彻。戊申。诏住云居。赐号圆悟
  ○建炎三年闰八月。克勤退云居。示宗杲法语云。古德住山。率刀耕火种。不蓄长物。潇然布衲。粗衣粝食。将大有为也。慕义学道。兄弟相从。一切以宽量大度。包纳之。不暴怒。不峻阻。慈悲喜舍。以身帅之。盖庵居五七间。不比丛林宽广。咳唾动静。无不与耳目相接。若一一责之以礼。则久久生怨。蓦地颜色相。及便见参商。即搅道义。不见药山数十年。牛栏庵只七八人。其后皆为大法器。风穴和尚。单丁久之。只二三相从。后来麟象骈集。答问汪洋。谓之众吼。沩山十年。煮橡栗吃。晚年大安来者。著五百众大梅。入深山幽谷。初不与世。接因盐官。僧采拄杖。乃逢之。问酬径截。后半千人。今既不得已。作避世隐遁。正欲韬晦。俟时清平。然后行己之愿。岂可以小不忍。而乱大谋哉。一切但低细和合。先防自犯。三业提向上。那一著子教兄弟。自有趋向。自然忘倦。向前去也。谚云。相见易得好。共住难为人。要须廓落宽容。半见半不见。且图长久。断与常流异矣。教中道。如为一人。众多亦然。三家村里。数间茅屋。立成个本分规绳。不严不缓。凡百折衷。他日便更多多益办也。古人佩韦佩弦。各攻其偏。惟务中道而行。况辩智过人。不能照此细务。但患逞俊。太过一色。便自性久之。便不好耳。此去有人议论。应当回转著。亦令赞叹。非常人所可及。乃善。更有一个紧要最后句。不免略说之。佛法无多子。久长难得人

  ○道祖。初见克勤。于即心即佛语下发明。久之分座。一日为众入室。祖忽问。生死到来如何回避。僧无对。祖掷下拂子。奄然而逝。众皆惊愕。勤至召曰。祖首座。祖张目视之。勤曰。抖擞精神透关去。祖点头。竟趋寂。
  ○圆悟克勤禅师示寂
  克勤回蜀。复住(成都)昭觉。绍兴五年八月日。示微恙。趺坐书偈遗众。投笔而逝。阇维舌齿不坏。五色舍利无数。塔昭觉寺之侧。谥真觉大师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苏轼    下一篇 富弼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