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力法师
觉力法师(1881~1933年)编辑本段
台湾近代佛教,自清末民初以来,有三大教派,即基隆月眉山灵泉寺派,其开山和尚是善慧禅师;苗栗大湖法云寺派,其开山和尚是觉力禅师;及台南开元寺派──开元寺派在清末分为观音山派和超峰寺派,前者开山是本圆和尚,后者开山是义敏和尚。而在以上四位开山大师中,善慧、本圆、义敏三位,是土生土长的本省人(虽然祖上也是由闽南迁来的),而觉力禅师却是中年才到台湾来的。关于觉力禅师来台的经过,要由他少年时代出家说起。
觉力禅师俗家姓林,名金狮,福建省厦门鼓浪屿人,清光绪七年(一八八一年)岁次辛巳十二月初一日生。父名林月,母亲黄氏闺名玉,觉力上有一姊,身为独子,家中开设盐场。其幼年事迹及求学情形,以资料欠缺,不得而知。他十六岁时,在学塾就读,塾中有一同学因病逝世,使他感到人生病苦无常,而有出家的念头。未几,由学塾放学回家,他留一纸条嘱父勿找,乃离家出走,独自到了福州。他在福州街上走了一日,遇到一位和尚,觉力对和尚说他要出家,请和尚带他到寺庙中。和尚问他:“真心要出家吗?”答曰:“真心要出家。”和尚乃引他到鼓山涌泉禅寺,次日拜见万善老人,依老人剃度出家,法名复愿,外号觉力,别字圆通,为曹洞宗派“耀古复腾今”的复字辈。是年十一月十七日,得戒于涌泉寺的本忠和尚。
在鼓山数年,礼佛诵经,学习佛门仪轨。光绪一九〇一年,觉力二十一岁,开始亲近戒师本忠和尚,研究戒律。光绪二十八年,鼓山方丈妙莲老和尚退居,赴南洋弘化,为当地信众挽留,在槟榔屿兴建极乐寺。光绪三十一年,妙老召本忠到南洋襄助(按,妙老是本忠的戒师),觉力就随本忠和尚同到了槟城。本忠在槟城极乐寺,内督工程,外募四方,襄助妙莲老和尚建成了极乐寺。光绪一九〇六年,妙莲老和尚回闽南宁德,修建龟山寺,翌年示寂,本忠继任槟城极乐寺住持。觉力在槟城住了数年,返回鼓山,于宣统元年(一九〇九年)出外行脚参访,继而东渡日本,考察日本佛教情形;再由日本买轮到台湾,驻锡观音山凌云寺。创建凌云寺的本圆和尚,光绪二十七年于鼓山涌泉寺受戒,住鼓山修道有年,返台后创建凌云寺,与觉力有同参之谊,故而觉力到凌云寺驻锡。
觉力停留凌云寺期间,有桃园斋明寺青年沙弥妙果者往谒,执弟子礼,在山上修学,以此因缘,种下后来师徒合创大湖法云寺的远因。妙果俗家姓叶,名阿铭,他是桃园县平镇乡人,清光绪十年(一八八四年)甲申岁十月十一日生。父康明公,母亲陈氏。俗家兄弟五人,他排行第四。妙果自幼赋性颖悟,于私塾攻读,学习汉文,成绩冠于同侪。光绪二十年(一八九四年)清日“甲午之战”满清战败,翌年台湾为日本所占据,时年十二岁的妙果因而辍学。翌年他的父康明公弃世,以后三数年间,三个哥哥相继病故,妙果悲怆之余,深感人世无常,乃有离俗出家的念头,由此开始茹素,并想伺机出家。光绪二十七年,妙果十八岁,在桃园斋明寺皈依佛门,剃度出家。宣统元年,闻鼓山觉力禅师来台驻锡观音山,以此结下师徒之缘。觉力离台后,妙果仍在观音山修学,后来升任为凌云寺副寺。
觉力返回鼓山,未几出任监院。宣统三年,妙果在觉力禅师的鼓励下,由台湾乘船赴福州,在鼓山涌泉寺受具足戒。圆戒后回台湾,仍驻锡凌云寺,这时大湖地区耆绅吴定连、刘缉光等,有在大湖建寺之议,已向地方官署办理申请手续。妙果与刘缉光居士邂逅于凌云寺,一夕倾谈,彼此投缘,且理念相同,乃决定合作在大湖创建法云寺。妙果到大湖察看后,乃于民国元年(一九一二年)开工兴建。一九一三年僧寮工程落成,大殿尚在兴建之中,妙果不自居位,他亲赴鼓山,迎请觉力禅师来台出任住持。
据说觉力应妙果及刘缉光、吴定连等居士之请,打算渡海来台的时候,他的剃度师万善老人不允,老人的意思是台湾太浮华,怕他到台湾经不起引诱而还俗。亏得他的师兄弟们暗中协助,将他的行李代背下山,觉力到山下,以网袋背著七宝佛三尊,遥向山上的师尊顶礼辞别。到台湾后,这三尊佛像一向供在他的丈室中,过年时才请出七天,供弟子们瞻仰,以示饮水思源之意。觉力禅师来台湾时,是年三十三岁。
法云寺之创建,在李添春居士所著的《台湾佛教史资料》中记载:“法云寺之开山,得力于妙果和尚很多,因为大湖地方大部分都是客家人,而觉力和尚则只通闽南语,事事项项都要经过妙果和尚为之疏通,其后远处来的闽南人渐增,就不再烦他了。”《台湾佛教史资料》中,也介绍了法云寺环境:“法云寺位于台湾省苗栗之东南,寺前千岩耸立,清浊合流,左右双峰环抱,宛似金童玉女之拱侍观音,有观音山名焉。”
一九一三年,觉力禅师初抵台湾的时候,法云寺大雄宝殿的工程尚在进行之中。一九一四年冬弥陀圣诞日,大雄宝殿落成,地方人士热烈庆祝,大湖民间乃有“法云建而大湖平”的谚语。原来早在清季同、光年间,大湖地区初辟的时候,由于争夺土地,平地汉人与高山族人屡动干戈,相互残杀,到了日寇占据时代,这种风气依旧。由于居民生活在战争边缘,日常处于紧张恐惧中,亟待有精神上的依赖,所以地方耆绅乃有建寺之议。另一方面,法云寺建成后,佛门仪轨,暮鼓晨钟,传说山上的山胞,每闻钟声即头痛欲裂,自此不敢再下山杀害汉人。而觉力禅师对山地平地居民,一视同仁,而赢得双方的信赖与尊敬,因而传出了“法云建而大湖平”的俗谚。
法云寺建成,觉力与妙果师徒合作无间;地方绅商刘缉光,吴定连、吴定新、吴定贵、吴定来等,亦出钱出力,热心护持。至此,觉力禅师乃以此名山胜地为根据地,弘扬佛法,振兴宗风,名山高僧,相得益彰。法云寺落成后数年间,四方衲子闻风归仰,常住众达到二百五十余人,成为当时台湾空前的庄严道场。觉力的剃度师万善老人,听说觉力在台湾弘化有成,接众无数,办道修行,遐迩称誉;而觉力个人戒行严谨,讲经不倦。老人听了十分欢喜,亲自用竹子编了一顶朝山笠送给他。觉力生前对这项朝山笠十分爱惜,平时妥为保存,只有在回祖国朝山时,或主持佛事时才取出来戴上。
一九一六年,觉力禅师初在苗栗公馆行修寺讲经,继而在行修寺作水陆法会,两次得供养金千圆,他悉数捐出来,修筑了一条登山的石阶道路,命名曰“阿鞞跋致(不退转)路”。这条登山坡道,自山脚至山门凡一千八百二十阶,此后登山者称便。一九一七年,妙果和尚应台北信众之请,到中坜创建圆光寺,成为圆光寺的开山之祖,而觉力住持法云寺如故。民国七、八、九、十年(一九一八、一九、二十、二一年),觉力在法云寺四度传戒,以戒子众多,僧寮不敷居住,乃复增建禅堂以容纳之。一九二二年禅堂落成,启建水陆大法会,请得闽南高僧厦门南普陀寺住持会泉法师来台,莅寺主持法会,盛况空前。觉力禅师还在寺中设置了一所“仁济医院”,由妙贤法师主其事,广施汤药,赈济贫病,地方贫家受益者至多。台北艋舺(万华)龙山寺,是历史悠久的名刹,台北附日商人辜显荣,以及缙绅吴昌才等,仰慕禅师道风,礼请他出主龙山寺,觉力禅师应允,此后即往返于台北与大湖之间。在日寇军事统治时代,日本僧侣对台湾佛教亟为轻视,台籍僧侣能取得布教师的资格,公开弘法者非常不容易。觉力禅师是日本曹洞宗的僧籍,且被任为曹洞宗布教师,但他远在苗栗,与台北的曹洞宗别院维持著不即不离的关系。他虽然穿著日式海青及袈裟,但他所传的教法,都是鼓山涌泉寺的传统,观他多次迎请大陆名德会泉、圆瑛、道阶等法师来台弘法,即可证明他对中国佛教的向心力。
会泉法师到法云寺主持法会,已如前述。圆瑛法师到法云寺讲经,是一九二四年的事,据《法云寺沿革》记载,圆瑛法师曾在法云寺讲《楞严经》,闻者领悟甚深云云。道阶法师是一九二五年冬季莅临法云寺的,事缘是是年日本在东京招开“东亚佛教大会”,中国佛教界组织中华佛教代表团,道阶、太虚为团长。而觉力与观音山凌云寺开山和尚本圆,同为台湾代表,到日本出席大会。十一月下旬佛教大会结束,觉力邀请道阶法师绕道台湾,到法云寺弘法演讲。除此三位有法的大法师外,鼓山涌泉寺经常有法师来台在法云寺讲经,不及一一细述。
觉力禅师非常重视僧侣教育,一九二三年他兼主龙山寺后,为培育后进人才,特别资助弟子中可以造就的妙吉、真常等,赴祖国深造。妙吉到祖国就读于武昌佛学院,真常读的是安庆迎江寺的“安徽僧学校”。法云寺“达”字辈、“如”字辈的僧侣,受禅师培育者颇多。禅师念及尼众将来在佛教的发展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教育程度低落者多,他初在法云寺设置“女众研究院”,亲自讲授课程,在研究院受学者有达智、达慧、真修、如德、如贤、妙瑞、真果、妙学等十余人,每月每人发米二斗、油一斤,自行炊食。当时风气未开,培育女众阻力甚大,受谤亦多,但他为法牺牲,坚定不移。一九二五年,复在新竹县香山一善寺办女众讲习会,为期六个月,比当时南瀛佛教会所办的讲习班时间长,培育出的人才亦多。
一九二七年,到祖国深造的真常、妙吉二法师学成返台,妙吉成立了“阿弥陀佛会”,并创办《亚光》月刊。《亚光》月刊由觉力禅师任发行人,真常法师任社长,妙吉法师负责实际编务。这在当时,是由日人操纵的“南瀛佛教会”出版中日文合刊的《南瀛佛教》外,唯一的一份佛教刊物。翌年,觉公与真常法师等合力创办“法云佛学社”,招收得青年学僧六十余人,开台湾僧侣教育之先河。当时入社受学者,以未曾受戒的学僧居多,为此法云寺乃在一九二八年,举办第七次传戒,此次传戒,戒子多达五百余人,盛况空前。戒坛三师,由觉公禅师任得戒和尚,妙果法师任说戒和尚,妙吉法师任证戒和尚。此外,达宏法师任羯磨阿阇黎,真常法师任教授阿阇黎,达精、达竟诸师任引礼。
一九二九年己巳,是鼓山涌泉寺万善老人八十寿诞,觉力率弟子十余人,回鼓山为恩师祝嘏,顺道参访祖国名山大刹,至一九三〇年始返回台湾。回台后欲再造法云寺根本道场,每晚集众宣讲〈福州鼓山涌泉禅寺道场规则〉,并开讲《法华经》、《天台教观》等大乘经典。一九三二年壬申三月,觉力的父亲林月老先生来台观光,并到大湖法云寺探视他,觉力见到一别多年的老父,心甚欢喜。林老先在法云寺住了两宿,即下山到各地旅游,前后约一个月始返回鼓浪屿。此次见面,为他父子最后相晤,三个多月后,觉力禅师四大不调,罹患了肝脏疾病。
禅师发病之初,胃口不佳,躯体不适,时好时坏。经医检查,诊断为肝炎,后来转为肝硬化。在法云寺下山就医时,上山下山由弟子轮流背负,十分不便。后来迁到台中后里毗卢寺,由门徒妙果、妙然、妙广、妙尘等姊妹侍疾,延至一九三三年岁次癸酉的五月二十一日(六月十三日),于毗卢寺安详舍报,世寿五十三岁,僧腊、戒腊各三十七夏。
觉力和尚的法派传承,是曹洞宗寿昌法脉,寿昌法脉的世系是“慧元道大兴,法界一鼎新,通天并彻地,耀古复腾今”二十字,觉力是复字辈,复字辈外号为“觉”,腾字辈外号为“妙”,今字辈外号为“达”,所以觉公的徒子徒孙,是以妙字、达字排名。法云寺由民国元年创建,到二十世纪之末,法脉繁衍,分灯遍及全省,数达百所以上,如台北市的通法寺、法光寺,台北县的慈云寺、妙法寺,桃园的圆光寺、宝莲寺,新竹的灵隐寺、一同寺,苗栗的行修寺、净觉院,台中的法华寺、毗卢寺,彰化南投的双林寺、碧山岩,嘉义的天龙寺,高雄的崇光寺,屏东的真如院,花莲的玉泉寺等等,寺院繁多,不及一一备列。
(于凌波著)(根据网上资料编辑)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