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陀罗尊者
跋陀罗尊者(藏传佛教十六尊者)编辑本段
在雅穆拏河中的岛上,
住著尊者跋陀罗,
周围有一千二百名阿罗汉相伴随。
尊者双手作说法手印和禅定手印,
向尊者致敬!
跋陀罗尊者的右手作说法手印,左手作禅定手印。右手作说法手印的含义如下:
每个观者或者是触摸到尊者右手的信徒都将获取通晓佛教大、小两乘全部经典的智慧;满足他所有的愿望;获得能够透悟慈悲实质的眼力;获取领悟万物皆“空”之本性的智慧。
从尊者左手的禅定手印信徒可以获得如下的恩泽:信徒可以获得以多种禅定方法取得灵感的能力;可以获得先知;可以获得以种种神力变幻的能力;可以获得弃绝所有歧途,而寻得通晓一切知识的智慧之路;可以获得进入佛法的无限境界,消除由恶行导致的痛苦的能力;还可以依照佛法,彻底地戒除与他人之间的纠纷与争吵。
跋陀罗尊者的生平
跋陀罗的父亲饶桑是释迦牟尼之父净饭王的马车御手。饶桑和一位上等种姓的妇女结婚,家境也很富裕。但他总是很不高兴,因为他们一直没有孩子。尽管给各路神灵奉献了很多的供品,可夫妇俩人还是没能如愿。有一天,净饭王于悉达多(释迹牟尼名)降生。饶桑曾听到一位占卜者对净饭王子的预言,他想如果他们夫妇能生一个儿子,日后可能成为王子马车的御手。这样,他们家国王的马车御手的承传就不会断绝。想到这里,饶桑又多次祈求,但这一次还是徒劳无益。
释迦牟尼成佛后六年,一次释迦牟尼在迎毗罗卫城会见他的父亲净饭王,御手饶桑自我思忖道:
“假如我死了之后,没有儿子继承遗产,所有的财物都将被国王拿走。”
于是,饶桑想了这样一个办法来处置他的财产:他把钱财都花在有利于自己下世投胎转生的事业上。他邀请释迦牟尼佛和他的弟子,为他们举行丰盛的午宴,亲手为他们端酒端菜。饭后,饶桑搬了一个矮凳坐下听释迦牟尼佛说法。在佛陀讲法时屋内自始至终鸦雀无声,都静静地听佛陀说法。说法完毕后,饶桑问释迦牟尼佛说:
“圣者!我尊敬的法师!我总是盼望能有个儿子作净饭王子的马车御手,就像我侍奉净饭王一样。虽然净饭王子悉达多你已经出家成了僧人,但我还是希望能有个儿子。如果真能生个儿子,我就把他送给你当仆人。”
其实,释迦牟尼预先知道饶桑家会生个儿子,这个孩子长大以后会成为一名尊者。他对饶桑说:
“诚实的人说话可绝不反悔!”
后来,饶桑的妻子果然怀孕了,足月之后生下了一个非常漂亮的男孩。饶桑为孩子的出生举行了盛大的宴会,并按父名饶桑的一半取名为“桑布”(跋陀罗为梵音,藏语音桑布)。他长大之后,家里请人给他教授了各种技艺和学识,最后成为一名知识渊博的学者。
此时,释迦牟尼佛知道该是收服跋陀罗为徒的时候了。在父亲净饭王死后,释迦牟尼在逸毗罗为父亲举行法会。释迦牟尼佛对御手饶桑说要他兑现以前的诺言,饶桑马上跑回家去,把儿子跋陀罗带来交给释迦牟尼佛,并对儿子跋陀罗说。
“去吧!你出生之前我就答应把你送给释迦牟尼佛。”
接著,饶桑又告诉儿子要他好好恃奉释迦牟尼佛,跋陀罗高兴地跟著佛陀走了。他对父亲说。
“跟佛陀学法,对我来说受益无穷。”
释迦牟尼佛把跋陀罗带到一座寺庙,剃度他成为僧人,然后又教给他修行方法和僧人应该遵守的戒律。跋陀罗在这里系统地研习并实践佛陀的教法,到了规定的年龄,受了比丘戒。他透悟了佛法意旨要点,而且以极大的热情进行实践修习,因而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了阿罗汉位,成了佛法的护持者和传播者,用佛法对众生进行庇护和救助。这样,跋陀罗尊者成为所有众生有情祈祷、崇拜的对象。
跋陀罗尊者帮助了很多准备脱离轮回的弟子。此外,他还领悟到自己的父母也应该之皈依佛几于是,跋陀罗用一些奇妙的神变幻术和适合于个人的佛法讲解,使父母进入佛门,获得预流果。最后,父母希望丢弃家产,把所有的财产当作供物奉献出去,或将财产施舍给穷人,从而皈依了佛法,最终双双获得了阿罗汉果。
佛陀的弟子们询问跋陀罗依照上一世的什么善业如此得佛陀厚爱;又如何成了佛陀的信徒,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获得阿罗汉果。询问跋陀罗所做善业为什么只对释迦牟尼佛有益;为什么跋陀罗的父亲也放弃了世俗的家庭生活,遵从佛陀的教法以至皈依佛门,最后获得阿罗汉果。
佛陀回答说这一切都是前世祈供的业果,接著叙述了业果的发生过程。人寿四千年的那一劫,拘留孙佛来到今世问大济众生之后,离开了今世间。当时有一位名叫载巴的国王,他想建一座内存拘留孙佛舍利的佛塔,并将此事委托给一名不信奉佛法的工匠。国王自己由于还有别的事做,不能亲自到工地监督,就派他的儿子监管工匠建造佛塔。于是国王的儿子按照父亲的指示监管工匠建造佛塔。有一天,国王的儿子巧遇拘留孙佛,心生信仰,皈依于拘留孙佛,并以佛法所规定的戒行约束自己。后来他又说服父母接受佛法,皈依佛门。
佛塔建好之后,国王载巴举行了一个盛大的庆祝仪式,进行了祈祷和崇拜。主管建造佛塔的大臣及其妻儿对建成如此的圣物都非常高兴。他们在佛塔前行俯拜大礼,并奉献了大量的供品。大臣的儿子也虔诚地跪在佛塔面前祈祷,希望他向佛塔供奉的供品、向佛塔所作的祈祷能得到神佛的回报,以便来生投胎时家境富裕,形貌日夫 丽;希望能有侍奉后世诸佛的机会,就如侍奉拘留孙一般给他们带来快乐。大臣的儿子还析祷能够信奉诸佛的教法并获得阿罗汉位。孩子的父母、大臣夫妇问他祈祷些什么,当儿子如实告诉他们时,父母也进行了一次类似内容的祈祷,祈祷来世仍能根据他们的意愿转生为自己儿子的父母,井能遵习佛法获得阿罗汉位。
此后,在护光佛在世期间,上述三人即奉行佛法,在他们整个的一生中,严格地格守戒律,净化欲念,最终获得了阿罗汉位。
跋陀罗尊者的种种业绩向我们表明,世俗的生活如同牢狱,俗人的财产如同毒蛇涨起的蛇头遮下的影子,根基不稳,险象环生;有人把这个影子看作是舒适的纳凉之处,实际上只是一种幻象。所以,一个人不应该依恋那毫无定性的虚幻的世俗生活,而是应该皈依佛门、遵习佛法,研习“三藏”,努力使自己从轮回之苦中解脱。一个人还应该解救包括父母在内的所有众生。跋陀罗尊者为后世的佛徒树立了榜样,并且督促他们也这样做。
跋陀罗尊者的居地
关于跋陀罗尊者的居地雅穆翠河,文献是这样记载的。
住在雅穆翠河的龙在夏季的几个月内聚集在一处游戏,它们在雅穆翠河中心一座岛屿上用珍宝建造了一处豪华的居地。正当众龙再度在此聚会之时,恰巧跋陀罗尊者赶到这里。尊者收服众龙皈依佛法,它们就把这座宝石居地作为供品奉献给尊者,尊者出于仁慈之心收下了供品,又帮助众龙积累善业,针对它们各自的情况为它们讲习佛法,引导众龙走向解脱。
另一文献说跋陀罗尊者的居地位于雅穆翠河和恒河之间。还有一份文献说赤铜洲是跋陀罗尊者的居地。
为了宏传释迦牟尼的教法,跋陀罗尊者根据佛法的旨意,没有从这个世界上逝去,和一千二百名阿罗汉伴属一直住在雅穆翠河的居地。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