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度罗跋罗堕尊者
宾度罗跋罗堕尊者(藏传佛教十六尊者)编辑本段
在东方胜身洲,
住著尊者宾度罗跋罗堕,
他身边伴随著一千位阿罗汉,
尊者手持经书和法钵。
向尊者致敬!
宾度罗跋罗堕尊者手中所持的经书和法钵,据说是处于恶趣的众生献与尊者的礼物。当时,尊者为了帮助没有机缘聆听和实践佛陀教法的恶趣众生,为他们说法。说法之后,恶趣众生向尊者奉献了这两件礼物。处于恶趣的众生看到或者触摸到经书或法钵都将得到多方的援助。举例来说,由于邪念而坠入恶趣的人,看到或触摸尊者的两件标帜,将会减缓所受痛苦。聋哑人、盲人、精神失常的人,或者持误见的人,经书和法钵将帮助们恢复感官、神智的正常、并可信奉佛法、弃除误见。他们还可获智慧和两种荣辱感:荣辱感一是来自害怕公众责难的心理,一是来自自我内心的反省和唯恐受到自身遣责的心理。以上是宾度罗跋罗堕应尊者授与众生的恩惠中的一部分。
信徒看见尊者待法钵的手作禅定手印时,将获得如下的帮助:他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不同学科的渊博的知识。
法钵就像一件大如意宝或者是宝瓶,所有看见它的人都能从法钵处满足他们的各种愿望。法钵可以帮助人们获得“七圣宝”帮助神和人获得幸福。
对宾度罗跋罗堕静心祈祷、诚心供奉,还可获得如下的恩惠:弃除疾病、痛苦;免除国王的惩罚;防止盗贼的袭扰;增加体力和脑力;减兔贫穷的苦恼。
宾度罗跋罗堕尊者的生平
宾度罗跋罗堕尊者出生在王舍城国师的家中。当时宾度罗跋罗堕的父亲虽然不是国王,但实际统治了一块地方。
后来,当宾度罗跋罗堕长大之后遇到了释迦牟尼佛,心生信仰。他发现自己的生活是毫无意义的,决意从这种无聊的生活中解脱。宾度罗跋罗堕由释迦牟尼佛亲自剃度成为僧人,此后又获得了阿罗汉位。
释迦牟尼佛把宾度罗跋罗堕比作是“大狮子吼”,意思是说宾度罗跋罗堕是他所教授的弟子中最有权势的,也是最自负不凡的。
由于宾度罗跋罗堕严格遵守十二苦行修习,特别是他每日只依靠外出化缘所得为生,因而被称为“宾度罗跋罗堕”(“宾度罗”是家族名;“跋罗堕”即藏语“索略来”,意思是“收取施舍之人”)。
为了感谢释迦牟尼佛,宾度罗跋罗堕对佛陀毕恭毕敬,言听计从,并以自己的全部身心投入到大济众生、救助众生的事业中去,他设法要知道谁将是他第一个剃度出家的人。最后他发现忄乔闪毗地方的大部分人都准备皈依佛法。于是,当释迦牟尼佛来到室伐悉底进行第二十八次夏季静修时,宾度罗跋罗堕也离开王舍城到忄乔闪毗,住在属于一个名叫当列日和塘巾的大户人家的丛林中,不久,忄乔闪毗的人都听说放弃了国师的家产,成为苦行偕的尊者宾度罗跋罗堕来到此地。由于宾度罗跋罗堕名气很大,有很多人前呼后拥地前来看他。当这群人走到宾度罗跋罗堕的面前时,都跪倒在地,祈求圣者为他们说法。
宾度罗跋罗堕尊者根据个人的心智水平为他们说法,并使其中的很大一部分人皈依了佛法。他的弟子在听了他讲法之后,都获得了不同的成就,并在忄乔闪毗地方的一部分听众心中播下了善业的种子。此外,尊者的弟子也经常聚集在一起听尊者说法。
有一天,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帕萨的国王邬陀夷要和他的朝廷众臣出外打猎,正好与尊者讲法的时间一致。邬陀夷国王问众人上哪里去了,回答说他们到国师的儿子、宾度罗跋罗堕尊者那里去了。并说尊者放弃了尘世的享受,不愿继承官位;放弃家产出家成为僧人,走上了善业的道路。还告诉国王,尊者就住在忄乔闪毗的当列日丛林。
国王想起他以前曾经听说过这个人,不由对他产生了兴趣,也想去看望一下尊者,以表示自己的敬意,于是前往宾度罗跋罗堕尊者处。
当国王到当日丛林时,宾度罗跋罗堕尊者正坐在那里。他既没有出来迎接国王,也没有在国王到他身边时从法座上起身问好,这使得邬陀夷国王很不高兴。在向尊者施常礼表示敬意之后,国王就离去了。当他走到丛林之外,又和他的大臣去打猎,并向他们叙述了这次会见的经过。众臣竭力劝慰国王,说尊者没有冒犯国王的意的。这种劝慰使得国王更加生气。
国王从猎场返回的路上,决定再拜访一次这位尊者。他事先决定如果这位尊者再对他无礼,就砍掉他的头。
当宾度罗跋罗堕尊者听说国王要第二次拜访的消息时,心中很是惊异,是什么原因促使国王第二次拜访呢?经过考虑尊者觉察到了国王的意图。所以,当国王来到时,尊者停止禅静,向前走了六步欢迎国王。尊者进行上述活动时,国王身上发出的耀眼光芒突然消失;国王面前的大地裂开了一道大缝。国王见状惊恐万分,开始顿悟尊者所具有的超高法力。他向尊者忏侮了自己原先的罪恶企图,跪倒在尊者脚下,祈求尊者饶恕。
宾度罗跋罗堕尊者对国王说:
“我可以饶恕你的邪恶意念,但你必须学会克制和忍耐。”
邬陀夷国王害怕因自己的恶业危及生命和国家的昌盛,询问尊者有无危险。尊者回答说:
“不必害怕!但是为了偿还我起身前行六步迎接你所造成的恶业,你的王国国力将会衰退六个月,待六个月之后才能恢复元气。假如你去除了对我的狂做和罪衍,你就不会被大地的裂缝吞噬,你身上放出的光芒将会重新出现。”
自此,邬陀夷国王心中充满了无限的信仰,他身上失去的光芒也重新出现了,国王面前的地缝也合拢了。这一事件很快地传播开去,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知道这件事的人都在心中生起对佛法的信仰,力求从轮回之苦中解脱。
此后的一天,邬陀夷国王又去打猎。他被一只猎物所吸引,一直追踪而去,把随行而来的大臣和仆人都甩掉了。慌乱之中突然发现自己孤身一人,四周被野兽包围,他又不知道该往何处逃生,于是心慌意乱。国王的臣仆没有找到国王,只好返回宫中去了。
国王在荒僻野地困了六个月之后,当地的牧人们才知道这个人就是国王,他们问国王从什么地方来,怎么来到了这个地方。国王向他们讲述了事情的经过。牧人们说:“真是幸运!我们送你回王宫去。”于是,众牧人导引著国王向忄乔闪毗方向走去。
途中,他们碰到国王的首席大臣(日贝穆增之子)和众臣正在寻找国王。众臣找到了丢失已久的国王非常高兴。国玉向他们详尽他讲述了在六个月期间发生的种种事情。首席大臣说这正是宾度罗跋罗堕尊者预言的应验。在返回王宫之前,邬陀夷国王首先去向尊者表示敬意。在尊者居处,国王向尊者及其弟子表示了七天的敬意,并为每人敬献了一套衣衫作为礼物、并祈求他们祈祷,为自己导示方向。
后来,当释迦牟尼佛来到宾度罗跋罗堕尊者的居处当列日丛林时,国王邬陀夷作施主,为释迦牟尼佛及其所有的从众供奉衣物、食品,安排住宿,并且悉心照顾,一直供奉了一个冬天。他还给佛陀奉献了一件珍贵的丝衣,为他的每个门徒供奉了两套衣衫。
为了聆听佛法,为了表示对尊者的敬意,邬陀夷国王经常去拜访宾度罗跋罗堕尊者。
宾度罗跋罗堕尊者的一生及其业绩向后世之人表明:一个人无论是出生在高贵的种姓之家、富豪之门,或者说是出生在父辈高官厚禄的家庭、这些都是无用的,因为转瞬即失的奢华毫无意义。因此,一个人应该彻底抛弃尘世的享受,出家为憎,学习佛法。即:聆听佛法,理解佛法,实践修习佛法;一个人应该去除头脑中的杂念,集中精力,持之以恒地禅静于佛法;僧人不应该和尘世间住户有过多的交往;僧人受亲眷朋友的赞誉没有多大意义,而且会经常滋生病态的感情;僧人应该遵守十二苦行,以每天化缘所得为生。
宾度罗跋罗堕尊者的居地
尊者的居地是东方胜身洲(佛教宇宙观所说四大洲之一,位于东方)。胜身洲有一座山叫拉聂日山,山中经常有仙人出入(仙人生处),山的中央有一座奇妙的岩窟,叫生静洞。据说那里曾经住过当地一位富有的国王。国王死了之后,他手臂上的肌肉被运到此洞中,因而得此山名。“拉聂日”的意思是“手臂肉山”。这座山后来成为众仙人的居地,据说山上的岩窟因一菩萨在其中祈祷而得名。无论任何人在洞中静修,都能完全入定,因而把此洞称为“生静洞”。
另一份文献说宾度罗跋罗堕尊者的居地是在西方牛货洲。这也许是说尊者曾在那里住过一段时间。
根据释迦牟尼临终之前的遗言,宾度罗跋罗堕尊者没有离开人世间,他和一千名阿罗汉一起护持传播佛陀的教法。当地一位富有的国王。国王死了之后,他手臂上的肌肉被运到此洞中,因而得此山名。“拉聂日”的意思是“手臂肉山”。这座山后来成为众仙人的居地,据说山上的岩窟因一菩萨在其中祈祷而得名。无论任何人在洞中静修,都能完全入定,因而把此洞称为“生静洞”。
另一份文献说宾度罗跋罗堕尊者的居地是在西方牛货洲。这也许是说尊者曾在那里住过一段时间。
根据释迦牟尼临终之前的遗言,宾度罗跋罗堕尊者没有离开人世间,他和一千名阿罗汉一起护持传播佛陀的教法。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