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百科  > 所属分类  >  佛教人物   
[0] 评论[0] 编辑

贡噶居士

目录

贡噶居士(1903~1997年)编辑本段


  藏传佛教白教传承的贡噶精舍,位于台北县中和市三七八巷的巷里,这是一九五九年,香港的一位李吴若华居士捐资购置下来,供养给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贡噶呼图克图的弟子贡噶老人,做为他弘法的道场。然后由贡噶老人再加以改建,命名为贡噶精舍,这是藏传佛教在台湾最早建立的道场。一九四九年来到台湾的甘珠活佛,他在台北县新店市驻锡的甘珠精舍,是一九六一年才建立的。
  在贡噶精舍弘法的贡噶老人,是藏传佛教金刚上师,俗名申书文,法名却住顿拍,道号贡噶老人。他是西康贡噶呼图克图座下众多弟子的六大弟子之一,号称“六大金刚”中的一个。六大金刚,指的是满空、普钦、张澄基、陈健民、陈济博、却住顿拍──即贡噶老人。六人中前二位是出家喇嘛,后四者均是在家白衣。俗名申书文的贡噶老人是满族人,为清室爱新觉罗氏的近支,清光绪二十九年(一九〇三)出生。他的父亲省吾公,于光绪年间宦游河南,书文随父母居于开封任所。省吾公爱河南民风淳厚,任满后乃卜居开封。
  申书文无兄弟姐妹,为父母独女,父母爱如掌珠,稍长就读于开封中学。唯生性不嗜读书,不喜女红,自幼好骑射,习击技,曾遇异人传授以武功剑术,他朝夕勤练,极为精进。省公与开封巨绅武静尘公友善,乃以爱女许配与武公长子英亭,并订婚约,然书文年轻,对于世俗婚姻并无兴趣,对婚约事亦不措意。一九二七年,申省吾公挈眷迁回北京,时有佛教护法朱子桥将军,为省吾公的契友,时往访晤省吾公,对书文开示佛法,以此开始信佛。后来由朱将军之介绍,皈依于北京法源寺道阶老法师座下,成为在家清信士,开始阅读佛经。熏习渐久,见闻日增,知佛法不离世间法,学佛者不是遁迹名山,独善其身,必先发菩提心,行利他行,方符圣意。一九三三年间,申书文在北京附近的宛平县长辛店镇,与朱子桥将军合办仁佑平民小学校,学生中家庭贫困者,不但免费,且供膳宿。成立数年,成绩斐然,本来打算进一步扩充为中学,不意一九三七年“七七卢沟桥事变”,日寇侵华战争爆发,书文带领年长学生数人,毅然投笔从戎,往河南投入游击队,从事保家卫国事业。未几在作战中为敌人所俘,蒙难兼旬。脱险后转赴后方,在汉口养病。未久接到朱子桥将军信函,嘱他即到重庆长安寺,谒见佛教领袖太虚大师。
  申书文居士抵达重庆后,谒见太虚大师,并皈依于大师座下,以此得常向大师请示佛法。一日闻大师说到康藏密教情形,心甚向往,大师说:“如有意学密,当先到汉藏教理院学习藏文,以后再在康藏学法。”申居士于一九三九年初,进入北碚的汉藏教理院学习藏文。修学两年,藏文已颇有基础,乃于三十年(一九四一年)岁末,又得朱子桥将军之助,介绍他到西康省政府教育厅充任藏文秘书。他乃步行到西康康定(旧称打箭炉)任职。一九四二年某日,省府通知各厅、处秘书以上人员,到迎宾馆欢迎省党部书记长武英亭莅康接事。申居士初闻武英亭之名,不期愕然,原来武英亭就是他童年有婚姻之约的人,分别多年,相见已不相识了。因为上代有婚姻之约,复经友人多方撮合,乃缔结姻缘,但申居士仍是修行人也。
  西康省交通局长邵福宸,也是一位修密乘的人,他介绍申居士去木雅乡康松札寺,依贡噶活佛学法。康松札寺距康定有三日步行路程,寺在山上,道路崎岖难行。一九四二年秋,在邵福宸居士协助下备了驼牛三只,装载供养礼品,由一士兵伴行,离开康定后,地旷人稀,险阻难行。三日后,抵达康区白教中心的本寺,由满空喇嘛引导,谒见贡噶活佛,谨陈诚意,蒙活佛摄受,留寺三月,讲解法要,并予灌顶,凡属闭关必备之条件口诀,悉予传授。
  一日,贡噶活佛告曰:“离此两日路程,有贡噶山,山顶有贡噶寺,于你修行最为适宜,但山高海拔八千余公尺,无人居

住,只有一个僧尼在庙作伴,你去善自修持,必有成就。”申居士聆听教诲,拜师即行。那贡噶山高度仅次于喜马拉雅山,积雪终年不化,冰雪崎岖,攀登困难。但他为法忘身,鼓勇前进。到达贡噶寺,寺为石头砌成,年久失修,倒塌不堪。殿左有一斗室,即为关房。山上无出产,食用物品均由山下送去,即用水也要到半山汲取。山上有一老尼相伴,老尼畜牛数头,牛乳可制酥油,可与朝山蛮家交换物品。
  申居士在山苦修三年,亲蒙本尊摩顶,顿见本来面目。乃于一九四五年下贡噶山,到康松札寺礼贡噶活佛,活佛传以不共大手印法、不共颇瓦法,并赐予铃、杵、五佛宝冠诸珍宝,并云:“近百年来,贡噶山有不少修行的人,没有像你的精进与成就,我现将白教传承傅付与你。”申书文跪而接受,自此成为金刚上师。贡噶活佛赐他法名却住顿拍,号曰贡噶老人。
  是年秋季,日寇侵华战争失败无条件投降,我国八年抗战获得胜利。贡噶上师自康松札山回到重庆。这时有雅安宋孝慕居士,迎请上师到鹤林寺开示三天,并结缘灌顶百余人,圆满后收弟子数人,这是他传法之始。未久又应成都吴梦龄,宋孝持(宋孝慕之兄)等之请,至成都弘法,修观音法七日,得大灌顶者一百五十余人,时已岁暮,奉贡噶佛爷之召返回重庆。三十五(一九四六年)春,辞别贡噶佛爷返回北京省亲,即在北京市政府任宗教科科长。是年秋,南京交通部长曾养甫请上师到南京为其医病,即在南京收胡渐奎、杨孟纪、黄元秀、殷瑞翔弟子等多人,逢岁暮仍回北京。
  一九四七年春,贡噶佛爷在南京受国民政府册封为广觉禅师。这时上师在北京已传法收弟子数百人,弟子们要求上师到南京,请贡噶佛爷到北京弘法。是年秋季,请得贡噶佛爷到北京,卓锡于北京瑜伽佛堂,修护国息灾法会。是年上师四十五岁,发愿在颐和园后山勤可轩闭关六年。不意翌年大陆局势顿变,无法安居,他不得已出关,仍任民政局宗教主任之职。不久北京局部和谈,四十八岁之年潜至上海,隐居行医,后来到苏州行医三年,随缘传法,复回上海。五十四岁时应贡噶佛爷之召,回到北京。佛爷授以铃、杵、鼓、法衣等物,上师跪受,佛爷曰:
  我不久将回贡噶山,今将法器、法衣传授与你。我去后,你应到我所未至之处,传布密法。你是我汉人弟子中最有成就者,我将白教传承于你,你速去弘扬,善自护持,勿隳吾宗。
  上师奉命于危难之间,不及回家省亲,连夜回到上海,翌年由上海到香港,由张性人、刘锐之等人接待,秋季来到台湾,时为一九五八年。
  抵达台湾后,时有陈玉麟、董文静两居士屡请弘法,上师初借台北市木栅区徐家,受法者仅董文静等数人。未几有陈大咸、吴长涛、陈作涵、黄又青、张哲炯、王世成等多人请法,佛堂迁入郭家,不久即移台北市南京东路,再迁徙至台北市厦门街陈作鉴家,正式成立贡噶精舍。一九五九年春,香港的李吴若华居士来台,请师为其先夫超渡,师招亡魂于万里之外,承听佛法,咫尺之间,李居士得睹夫容,乃皈依三宝,与其昆仲浩源居士,合力在台北县中和市中正路,兴建贡噶精舍;一九六〇年,上师应台南竹溪寺全妙法师之请,在台南弘法十余日,皈依百余人,授开顶法者九十余人,各地善信,竞集参加,颇盛一时。
  一九六一年,台北县中和市贡噶精舍落成,上师迁入新精舍,在舍闭关一百零八天,翌年春天出关。此后多年,在中和市的贡噶精舍传法弘化。一九六五年在精舍开讲大手印,一九六六年在台北市阳明山闭关四十九天,出关后成立贡噶精舍附设中医诊所,自任主治大夫。一九六八年,因受法灌顶者日众,房舍不敷使用,将后座平房改建为三楼,当年落成,开始闭关三年,六十年(一九七一年)因武英亭居士往生,上师出关料理善后。因闭关未满三年,于一九七二年再度闭关,到一九七五年期满出关。
  一九七五年

冬天,上师远赴菲律宾,谒见白教领袖,第十六世大宝法王嘉玛巴。事后,上师在马尼拉成立了菲律宾贡噶精舍,返回时沿途到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香港弘法,事后返回台湾。当上师晋谒大宝法王时,获得法王颁赐世尊金像与舍利,像内并藏有噶玛巴第一至十五代大宝法王的舍利,所以回到台北后,在贡噶精舍召开董监事会,决议扩充前殿为大悲殿以供金像,兴建宝塔以供奉历代法王舍利。一九七八年七月鸠工兴建,六十九(一九八〇年)年七月完竣。同时贡噶上师专程赴美国,于纽约寺郊区的Woodstock镇,再度谒见大宝法王,请法王到台湾贡噶精舍传法,蒙大宝法王慈悲应允,不意越年(一九八一年)法王示寂。一九八二年,法王座前的堪布仁波切,来到台湾的中和市,为贡噶精舍新建的大悲殿举行了佛像开光典礼,并改贡噶精舍之名为“噶玛三乘法轮中心”。不过信徒间仍称为贡噶精舍。
  一九九七年四月十一日──丁丑岁三月初五戌时,贡噶老人申书文上师,端坐往生红观音净土,世寿九十五岁。
  (于凌波著)(根据网上资料编辑)
  吴润江居士(1906~1979年)
  吴润江居士,是藏密红教第十八代传人,雅达赖祖师的第三代传人,为密宗阿阇黎--金刚上师。他是广东开平县人,清光绪一九〇六年丙午岁七月初十日出生。他家世居开平县楼岗乡平岗村人,家境不裕,父国桢公以制作烛蕊为业。
  润江六岁入学启蒙,及长入圣心书院受业,遍读群经子史,及曾习过英文、梵文。毕业后在香港经商,后来复回到广州,任英文日报翻译之职。民国十四、五年(一九二五、二六年)间,润江以身体不调,久药不愈,复遇逆缘,以此而皈依了佛教。二十年(一九三一年)初到南京、上海工作,到抗战军兴后始重回广州,未几徙居澳门。润江在南京时,参加了南京佛教居士林的活动。二十年(一九三一年)秋,东北“九一八”事变,国难当头,南京居士林的林友们,礼请西康诺那呼图克图到南京启建护国息灾法会,修大白伞盖佛母法,润江即于此次法会中,受诺那活佛灌顶,依活佛修习红教无上瑜伽,精进不怠。
  一九三二年夏,润江自南京回粤省亲,离京时曾于诺那活佛前发愿,以红教无上瑜伽传至本土,发愿加以弘扬,以利乐有情,活佛甚嘉其志。他返乡省亲后,复到省城广州,经月未遇有缘人士,引以为憾。在离开广州前一天,往中国国民党西南执行部访友,他的朋友高振汉,陪他同到六榕寺荫园茶话,遇到罗啸璈、谢英伯、沈文兴三居士,罗与高振汉为友,自言曾得大白伞盖咒,因不谙梵文,未能修习。高振汉以润江曾修习藏密,为他们介绍。润江为说从西康诺那活佛修学的经过。罗啸璈居士闻之甚喜,共议迎请活佛南来广州宏法。以此因缘,润江弘扬红教之心愿乃得以偿。
  润江回到南京后,将在广州遇罗啸璈之事禀告诺那活佛。是岁杪,罗啸璈与上海郑灼辰、郑又明、李佩弦诸居士至京,乞润江引见诺那活佛,皈依灌顶。那时京中人士,对于藏密颇多异议,润江辄为之解除覆障,断疑生信。未几,戴季陶、居正、朱培德等国民党要人,均承事诺那活佛,而红教的声华乃为之光大。一九三三年春,润江力劝王家齐、何叔达等居士,从诺那活佛修学。王为海南人,何为蒙古人,一南一此,皆得圆满菩提。
  一九三四年,润江随著诺那活佛到广州弘法,在多宝路启建息灾利民法会,刊印大白伞盖佛母总持陀罗尼经,启发学人念观三昧,奠定广东藏密基础。一九三五年,诺那活佛应上海简玉阶居士之请,到上海觉园弘法,润江随侍前往,法事已毕,活佛回京后,南京国民政府任命诺那活佛为西康宣慰使,要他返回西康绥抚。离京之前,润江蒙活佛授记为金刚大阿阇黎位。此时上海修习金刚乘的居士们以提挈乏人,众议礼请吴润江阿阇黎至瑜伽精舍传法,嗣后乃在南京、上海两地传法,皈依者颇众。是年冬季,润江返

回广东故乡,与中山县郑清葵女士结婚,至一九三七年岁末,夫妇同旅居澳门。
  一九三八年,吴润江阿阇黎鉴于抗战时期,兵燹厉疫饥馑,生灵涂炭,乃发心修超度法一千坛,使锋镝众生,生莲花内。如是起修,至五百六十坛,而第二次大战宣告结束。抗战胜利以后,吴氏常往来于广州及港澳之间,为诸佛子传法灌顶。一九四八年,应广州中山大学诸教授之请,在校内南轩为诸教授演说藏密玄要,开示涅槃正路,其见闻者,无不蒙益。一九五八年,吴氏应台湾佛教同人礼请,在台北居留三个月,传授莲花生大士,如意轮观音,弥陀十念心要,观音施食法,及摩利支天等大法,皈依弟子数百人。
  一九六〇年,吴润江阿阇黎再应台湾佛教同仁之请,先后两次到台湾弘法,所传弥陀十念心要,及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要诀,及一念成佛要门等诸大法,驻锡台北县三重市德林寺,凡三月然后返港。同年岁杪,复应美国三藩市佛道研究会伍佩琳居士之请,赴美弘法,在三藩市驻锡十月,传莲花生大士、弥陀、药师、观音、度母、摩利支天、施食等大法,及修大超度法数十坛。一九六一年春,应加拿大云高华埠,中华总商会主座吴致光之请,前往修超度法三晚,继而到多伦多,与詹励吾居士叙会数次,之后复乘机赴纽约,在纽约美东佛教总会传弥陀十念法,皈依者有应金玉堂居士,汪子刚夫妇,俞俊民夫妇,朱智健夫妇等十余人。一九六一年六月,由纽约返回香港。
  回到香港后,他原来的弘法道场九龙诺那精舍,因香港政府划为徙置区,限日拆迁,他乃向北角名园西街四十九号屋宇,购置二楼全层,暂作香港诺那精舍之址,继续隐居修法,以期各界檀越支援,再度择地重建永久道场。一九六九年元月,应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吴院长俊升,研究所长唐君毅之请,在该院研究所演讲,题目为“佛教的宇宙观及人生观”,到会者有吴院长俊升,唐所长君毅,文学院长潘重规,高级讲师程兆熊,罗时宪,谢幼伟诸先生,暨霍韬晦,麦仲贵,曹仕邦,许兆理各位同学多人。
  吴润江阿阇黎于一九七九年逝世,享寿七十四岁。
  (于凌波著)(根据网上资料编辑)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第二世多智钦·晋美彭措勇列    下一篇 宗萨蒋扬钦哲宁波车第三世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