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贤法师(1920~)
惟贤法师(1920~)编辑本段
惟贤法师,俗名邱兆红,四川省蓬溪县文井镇新林黑堡堰村(徐家湾)人,生于1920年农历5月21日。两岁时母亲去世,父亲不久又亡,少小失恃,全仗四姐邱兆莲抚养成人。少年惟贤过早地品尝到了人间的苦辛。
他七岁时开始读私塾,三年便读熟了《四书》、《五经》。十至十二岁在蓬溪县白塔寺出家,拜定光法师为师,深得定光师爱护。出家后仍背著书包念完了小学,写出了《小沙弥的新年》一文载于当时的蓬溪县报上。十三岁至十五岁时,到南充集凤王恩洋先生创办的“龟山佛学院”学习。
1936年,惟贤法师到重庆缙云山,考入太虚大师创办、法尊法师主持教务的世界佛学苑汉藏教理院,成为汉藏教理院最年轻的一名学生。在汉藏教理院,他由普通班升至专修班,循序渐进地进行了系统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佛学基础。此时的惟贤,学识精深,才华横溢,诗文并茂,并会藏语、英语,他频频在《海潮音》、《佛化》周刊上发表唯识、因明诸多论文,深得太虚大师、法尊大师的喜爱和器重。尤其是太虚大师对惟贤耳提面命,更是给予了他极大的教益。
1938年,法尊法师为惟贤授沙弥戒,21岁在开县大觉寺依止雪松法师受比丘戒。
1941年毕业后即开始了他的弘法事业,随雪松法师在开县创办了大觉佛学院,先后任教授、教务主任、副院长等职。同时创办并主编《大雄》月刊,著有《心经讲录》、《唯识纲要》、《因明纲要》、《淡泊诗集》、《大觉诗稿》、《中国佛教青年之前途》等著作和刊于全国佛教报刊杂志上的若干佛教学术论文。
建国初,法师任重庆能仁寺佛化学校教导主任兼重庆市佛教协会筹备工作组秘书长。1954年蒙冤受屈,在铁窗里度过了二十六年零十个月的漫长岁月,法师靠的是患难中的真情和坚定不移的信仰撑过劫难。
1980年,法师回到重庆慈云寺,领时命、顾大局、理万机,投入到弘法利生的繁忙工作中,先后创办“佛教希望工程”,成立“佛教慈善功德会”,创办“母亲工程”,开办僧伽培训班等。
法师精通三藏,深研经论,博学多闻,在汉藏教理院学习期间,深得一代佛门领袖太虚大师“法法平等、八宗圆融、人生佛教”思想心印真传,极力强调佛法弘扬一定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机制宜,无论何时何地一定要契机契理,与所处的社会形态、社会环境、社会背景相适应,在“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本,方便为究竟”(此三句话出自密宗经典《大日如来灌顶经》)的原则指导下,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社会各项事业建设,为当前社会服务,为现实人生服务,为需要的人们消除烦恼,解除身心病苦。只有这样去做,正信的佛法才能够真正弘扬光大。
惟老丰富的学识,广大的慈悲心,超凡的智慧,圆融的佛学思想,被佛教学术界尊称为“当今唯识学泰斗”,一代佛门高僧。如今虽已是八十五岁的高龄,并且左腿在2002年(82岁时)因接电话而不慎摔断(只经过一个半月即得康复),却依旧不辞辛劳,在佛门担任要职,现任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重庆市政协常委、重庆市佛教协会会长、重庆市佛学院院长、重庆慈云寺方丈等职务。并四处应邀传戒、讲学、弘法、参访。走西北、下江南,登天台、上庐山,赴鸡足、飞灵山,足迹遍及祖国的大江南北,为佛教事业的发展呕心沥血,为佛教人才的培养竭尽全力,为佛教慈善工作的开展四处呼吁。
他在参访日本、泰国、新加坡、韩国和美国等国家时,深深的感到应学习国外先进的弘法经验,用电脑、网络等先进弘法方式来更好地为众生服务。佛法弘扬也要实现“三化”,即世界化、现代化、未来化。
惟老所到之处,作狮子吼,宣妙法音,处处展示著敏捷的才思、严密的逻辑和健康、饱满、与时俱进的精神。其才华横溢不减当年!其广博的悲心可昭日月!
(根据网上资料编辑)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