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百科  > 所属分类  >  佛学辞典   
[0] 评论[0] 编辑

二门

目录

      二门编辑本段


       (名数)唐道绰所判。一、圣道门,此土由凡至圣修道之教门也。除净土三经,其余之诸经是。二、净土门,往生弥陀净土而证圣果之教门也。三部经之所说是。安乐集上曰:“一谓圣道,二谓往生净土。”选择集本曰:“道绰禅师,立圣道净土二门,而舍圣道正归净土。”教行信证六本曰:“凡就一代教于此界中入圣得果名圣道门,云难行道;于安养净刹入圣证果名净土门,云易行道。”

      编辑本段


      一、遮诠门,谓遮遣其所非也,又谓拣却其余也。如涅槃说不生不灭真空寂灭是空门之言诠,遮情门也。二、表诠门,谓显其所是也。又谓直示自体也。如涅槃说常乐我净三德秘藏,是有门之言诠,表德门也。此遮诠表诠之名,出于法相宗,遮情表德之目,出于华严宗。宗镜录三十四,辨空宗性宗之相违,其十异中之第六:“遮诠表诠异者,遮谓遣其所非,表谓显其所是。又遮者拣却诸经,表者直示当体。”杜顺之华严三昧曰:“一遮情,二表德。言遮情者,问:缘起是有耶?答不也。即空故。(中略)二表德者,问:缘起是有耶?答是也。幻有不无故。”是全与前遮诠二门之意相同。故此二种为显教诸宗所通用。然则遮诠表诠,为言诠之相违,遮情表德为法体之相违,其意则一也。故诸宗通用之。真言宗用此中华严之遮情表德以为简别显密二教之称目。谓一切之显教,为遮情门,故所归唯无相之一理,密教为表德门,故自始即行三密之事相。二教论曰:“中观等息诸戏论,寂灭绝离以为宗极,如是之义意皆是遮情之门,不是表德之谓。”秘藏宝钥上曰:“显药拂尘,真言开库。”但此为显密相对一往之判。若就自宗言,亦有遮情表德之二门。胎藏界为表德门,以性具之十界为体,即多法界之法门也。金刚界为遮情门,以无相之一智为体,即一法界之法门也。

      编辑本段


      一、迹门,法华经中前十四品之所说者。二、本门,法华经中后十四品之所说者。见本迹条。

      编辑本段


      一、抑止门,佛欲众生不造重罪,使恶逆之众生不得往生净土,乃抑止彼之教门。是佛之大智也。二、摄取门,极恶之众生念佛则得往生,乃摄取彼之教门。是佛之大悲也。是善导会大观二经相违而判释者(诸家立种种之义而会之)。观经散善义曰:“问曰:如四十八愿中,唯除五逆诽谤正法,不得往生,念此观经下品下生中,简谤法摄五逆者有何意也?答曰:此义仰就抑止门解,如四十八愿中除谤法五逆者,然此二业,其障极重,众生若造,直入阿鼻,历劫周障,无由可出。但如来恐其造斯二过,方便止言不得往生,亦不是不摄也。”见群疑论三,探要六,散善记三。

      编辑本段


      华严一经,具行布圆融之二门,皆能通入法界。一、行布门,行者行列,布者分布也。经中广明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之四十二位法门,由浅至深,行列次第分布,故曰行布门。二、圆融门,经中又明法界之理,圆融无碍,于前之四十二位,随举一位,而该摄诸位,谓之圆融门,如说初发心时便成正觉是也。为视别教圆教之差别。见天台之华严大疏一。

      编辑本段


      一、折伏门,折恶伏非而不假借,是佛大智之德也。二、摄受门,不与物逆,善恶皆摄取之,是佛大悲之德也。止观十曰:“夫经有两说:一摄二折,如安乐行不称长短是摄义,大经执持刀杖乃至斩首是折义,虽与夺殊途,俱令利益。”

      编辑本段


      一、性起门,至如来之果上,则真如法性,顺于自性而起净法。所谓性海无风,金波自涌也。故唯是净法也。二、缘起门,真如法性在众生之因中,随染缘而起染法,故缘起之法,通于染净也。问佛果之功德岂可无缘而起耶?答非云无缘。实由缘而起,但起已,则违缘而顺性。故废缘而但云性起。探玄记十六曰:“以果海身体当不可说不称机感具缘,约缘明起,起已违缘而顺自性,是故废缘但名性起。”

      编辑本段


      一、流转门,无始之无明不达本觉之理性,起惑造业感生死之苦果,以流转三界六道,是曰流转门。二

      、还灭门,流转之众生,厌生死之苦,修戒定慧之三学以还归于寂灭之涅槃,是曰还灭门。苦集之二谛,为流转门之因果,灭道之二谛为还灭门之因果,释摩诃衍论,谓之下转门上转门。

      编辑本段


      一、真如门,如来藏之一心,其体性平等一味,离差别之相,真实如常,故曰真如门,即不变真如也。不和合于无明之缘之真如也。二、生灭门,如来藏之一心,随缘生灭,起差别之相,故曰生灭门。以真如与无明互相熏也。盖即无明以熏于真如而生流转之染法,真如以熏于无明而生还灭之净法,是为随缘真如,和合于无明之缘之真如也。然则真如门为如来藏心之体,生灭门为如来藏心之相。一切之小乘教,皆不知如来藏心之有实性,大乘中之权教,仅知其真如门之一边而不知生灭门之一边,大乘之实教,则二门皆知。起信论曰:“依一心法有二种门。云何为二?一者心真如门,二者心生灭门。”

      编辑本段


      一、福德门,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之五度为福德门,入于福德门,则一切之罪业皆除,所愿皆得。二、智慧门,了知诸法之实相为智慧门,即般若也。入于智慧门,则不厌生死不乐涅槃也。见智度论十五。

      编辑本段


      一戒门,二乘门。佛说涅槃经有二意:一、单说常住之理而为捃拾法华所漏之机类也。因而谓之常住涅槃,名为捃拾教。二、为末代之众生破戒,执无常,亡失法身之慧命。因说戒乘二门,赎常住之命也。盖涅槃经中,欲赎灭后之众生为破戒无惭,夭伤法身之慧命,而说戒律,名为戒门。欲赎为固执无常之见,亡失法身之常住,而说佛性常住之理,名为乘门。因而谓之赎命涅槃,名为扶律说常教,释签曰:“赖由此经扶律说常,则乘戒具足。”

      编辑本段


      一、悲门,诸佛菩萨利他之德也。为大悲之故,永度众生而不住于涅槃。二、智门,诸佛菩萨自利之德也。为大智之故,自断惑业,而不住于生死。是一双不离之德也。

      编辑本段


      一、定门,智照法界而心性常湛然,谓之照而寂,是诸佛菩萨之定门也。二、慧门,心性虽湛然不动而常照法界无谬,谓之寂而照,是诸佛菩萨之慧门也。是一双不离之德也。报恩记曰:“观音势至为弥陀如来悲智二门。”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二世    下一篇 二犯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